手性催化——上海有机所“魅力有机化学”科普拓展课程(二)
3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魅力有机化学”科普拓展课程第二课在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开讲。来自上海有机所的科普志愿者,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赵国庆、聂明、杨心童给同学们带来了《手性催化》的课程讲授。
赵国庆对着讲台上两个看上去一模一样的分子模型,介绍到:这两个分子的原子组成一样、分子量相同,它们互为镜相但无论是旋转、平移,还是放大缩小,都无法重合,如同人的左手和右手,只有在镜子中,右手的镜像才能和左手重合,像这种物体与其镜像不能重合的性质称为手性。听着赵国庆的讲解,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伸出自己的左右手,绕有兴致地比划起来。随后,赵国庆通过丰富有趣的图片,从大自然的手性现象到有机化学分子的手性向同学们做了详细展示,由浅入深地传授了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手性。接着,通过讲解“反应停事件”,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具有不同手性的化合物,其性质和生理活性具有显著的区别,进而延伸到手性合成及其工业应用。
接下来,赵国庆、聂明、杨心童向同学们演示了一个化学趣味实验——结晶醋酸钠的制备。首先将无水碳酸钠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溶解,配成饱和碳酸钠溶液;随后用滴管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缓缓滴加冰醋酸,可以看到,大量气泡随之产生,继续滴加冰醋酸,溶液上层逐步析出白色固体。原来,醋酸和碳酸钠发生酸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醋酸钠,观察到大量气泡就是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继续,生成了大量的醋酸钠,超过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便吸水后生成三水合醋酸钠晶体析出。明显的实验现象引起了在座同学们的浓厚兴趣,纷纷自己动手操作。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一堂生动有趣的化学科普拓展课程画上了句号。同学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手性分子模型
科普课堂现场
动手实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