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壳
药典名称 |
海螺壳 |
英文名称 |
无 |
拉丁名称 |
Rapana venosa(Valenciennes);R. bezoar(Linnaeus) |
性味归经 |
味咸,性寒。 |
临床应用 |
治四肢拘挛,鸡爪风;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治神经衰弱;治慢性骨髓炎;化痰散结。 |
临床禁忌 |
尚未见报道。 |
天然药物来源 |
海螺壳为骨螺科动物脉红螺和皱红螺等的壳。其贝壳大,壳高约10.4cm,宽约7.8cm。壳面黄褐色,具棕褐色斑点。螺层6层,缝合线较浅。螺旋部稍高起,其高度占壳高的1/5-1/4。体螺层中部宽大,基部收窄。壳面密生较低的螺肋,粗细较均匀,在各螺层的中部和体螺层的上部有一条螺肋突然向外突出,形成肩角,将螺层分为上、下两部,两部相交近于90°角。壳口大,边缘具有与螺肋相当的缺刻,壳口内面杏红色,有珍珠样光泽。质坚厚,不易破碎,破碎面呈层状。气微腥,味咸、甘。 1、脉红螺的贝壳略近梨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0-123mm,宽45-95mm,大者高可达150mm,宽120mm,螺层约6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缝合线浅。壳顶尖细,光滑。螺旋部较低。体螺层的中上部极膨大,基部渐缩小。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的螺肋和细的生长线。肩角结节突起,在体螺层上结节成三角形,特别突出,有时呈棘状。于肩角的下方还有3-4条具结节突起的粗肋。壳面黄褐色,具棕褐色斑点。壳口大,长卵形,内面杏红色,有瓷光。前沟短宽,外唇厚,边缘具有与螺肋相应的缺刻。内唇后方薄,后沟不明显,贴附于体螺层上,前方加厚,向外伸卷,与体螺层前部的螺肋共同形成假脐。厣角质,椭圆形,坚固而厚棕红色,核位于靠外唇的边缘。体柔软,头部前腹面有口,头上有触角1对,各有一黑色小眼。足部宽大,灰黑色。 2、皱红螺形状与脉红螺相似,它的贝壳略近梨形,质坚厚,一般壳高77-97mm,宽58-74mm,螺层约7层,缝合线浅,在缝合线下方常形成强的皱褶。体螺层极膨大,尤其是体螺层的肩角上部具有显着的薄片状褶叠。在肩角下部有2-3条带有片状结节的螺肋,壳表黄褐色,或具红褐色斑点。壳口大,卵圆形。周围白色或杏红色。厣角质,红褐色。其他形状近似前种。 |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
化合物成分:尚未见报道。 药理作用:尚未见报道。 |
参考文献 |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