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闻

浅谈大气污染 -“魅力有机化学”科普拓展课程第十课

发布时间:2016-12-21

  12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魅力有机化学”科普拓展课程第十课在上海市南洋中学顺利开展。这次课程的主题是《浅谈大气污染》,由来自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姚祝军老师课题组的李冰、李星辉和林志萍讲授。 

  工业的飞速发展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但也导致污染的发生和加剧。其中大气污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频繁发生的雾霾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大气污染的重视。什么是大气污染?如何正确认识大气污染并针对性地防治? 

  大气污染物可分为气体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对于气体污染物,我们利用浓硝酸滴加到铜片表面现场制备二氧化氮,并演示了二氧化氮的性质。将气体通入甲基橙溶液,溶液颜色由黄色转为红色,显示二氧化氮溶于水显酸性;将气体通入含有酚酞的紫红色氢氧化钠溶液,由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紫色逐渐变浅消失,明显的颜色变化,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二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后处理方法。接着同学们亲自体验了臭氧的性质实验,看到保存在零下78度的溶有臭氧的二氯甲烷溶液呈明显的淡蓝色,当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溶有臭氧的蓝色二氯甲烷溶液时,白色试纸立即变为蓝紫色,这是由于臭氧将碘离子氧化得到碘单质,其与淀粉生成了蓝紫色的络合物;而在臭氧溶液中加入还原性的三苯基膦震荡,蓝色慢慢褪去,这说明臭氧已被还原淬灭,这些实验很好的展示了臭氧的氧化性质。 

  颗粒污染物的危害实例主要是雾霾。我们用蓝墨水来模拟颗粒污染物,然后分别用滤纸、硅藻土和活性炭过滤。通过观察滤出液的颜色,我们了解到活性炭的强吸附作用及其在口罩及净水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工业口罩的分类及应用场合。污染的加剧源于人们对资源的不恰当利用。绿色出行、节约用电,从身边做起,我们就能减轻对地球的污染。 

  本次拓展课程针对高中生的知识结构,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继续提炼,融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活动性于一体,实验现象明显并伴有绚丽的色彩,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探索科学的兴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