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粟
鼠尾粟 |
药典名称 |
鼠尾粟 |
英文名称 |
All-grass of Purple Indian Dropseed |
拉丁名称 |
Sporobolus fertilis(Steud.) W. D. Clayt. |
性味归经 |
味甘,淡,性平。 |
临床应用 |
主治流脑、乙脑高热神昏,传染性肝炎,黄疸,痢疾,热淋,尿血,乳痈。治高热抽筋神昏;预防流脑;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治下赤连年;治热淋、尿血;治疟。清热、凉血、解毒、利尿。 |
临床禁忌 |
尚未见报道。 |
天然药物来源 |
鼠尾粟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的全草或根。 鼠尾粟属多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25-120cm,基部径2-4m,质较坚硬,平滑无毛。叶鞘无毛;叶舌纤毛状,长约0.2mm;叶片狭披针形,质较厚,平滑无毛或表面基部疏被柔毛,通常内卷,长16-65cm,宽2-5mm。分枝直立。圆锥花序紧缩,长7-44cm,宽0.5-1.2cm,分枝直立,小穗密集着生其上;小穗灰绿色略带紫色,长约2mm;颖膜质,第1颖小,长约0.5mm,具1脉;外稃膜质,与小穗等长,有1主脉和2不明显的侧脉;雄蕊3,花药黄色;内稃与外稃等长,较宽,有2脉,成熟后向脉间纵裂。囊果成熟后红褐色,长圆状倒卵形,长1-1.2mm,先端截平。花、果期3-12月。 |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
化合物成分:尚未见报道。 药理作用:尚未见报道。 |
参考文献 |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