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

发布时间:2022-03-01

 

黄颡鱼

药典名称

黄颡鱼

英文名称

Banded Catfish

拉丁名称

Pseud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

临床应用

主治水气浮肿,小便不利,恶疮,治瘰疬不问破与未破。祛风利水,解毒敛疮。

临床禁忌

1.《日用本草》:“发风动气,发疮疥,病人尤忌食之。”

2.《纲目》:“反荆芥。”

天然药物来源

黄颡鱼为鮠科动物黄颡鱼的肉。本品体长约20cm,表面裸露,光滑,无鳞。全体灰黄色,背部较浅,腹部鲜黄色,体侧有绿灰色的暗斑及灰褐色的切痕状斑点。头扁宽而平坦。眼小,侧上位,两眼之间有一纵沟。头部具四对须,上颌须长及胸鳍基部。背鳍两个,第1背鳍具强大锯齿形的硬棘,第2背鳍为脂鳍。胸鳍具1对强棘,棘的外缘有1对锯齿,内侧有强大锯齿。

黄颡鱼的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颌及腭骨有绒毛状的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达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背鳍16-7,不分枝鳍条成为硬棘,棘后缘有锯齿。胸鳍17,硬棘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为36-47个,后缘为11-16个。臀鳍21-25。脂鳍末端游离,较臀鳍短。体呈黄色;背部黑褐色,腹部为淡黄色,尾鳍分叉,上、下叶各有黑色纵纹。为生活于江河、湖泊常见的1种底层鱼类。喜栖于有腐败物质的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食性广,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等流域。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化合物成分:尚未见报道。

药理作用:尚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MDL数据库


附件下载:

上一篇:黄蜀葵根
下一篇:黄皮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