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
药典名称 |
羊肉 |
英文名称 |
Goat or sheep mutton |
拉丁名称 |
Capra hircusLinnaeus;Ovis ariesLinnaeus |
性味归经 |
味甘,性热。归脾、胃、肾经。 |
临床应用 |
治脾胃久虚,全不思食;治脾胃气冷,食入口即吐出;温中下气,壮脾胃,止烦渴,破冷气,去腹胀;益肾气,强阳道;治下焦虚冷,小便频数;治消渴,利水道;治腰膝疼痛,脚气不仁;治产后腹中[疒+丂]痛,及腹中寒疝,虚劳不足;治产后腹中绝伤,寒热恍惚,狂言,脏气虚;治产后中风,久绝不产,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虚劳冷盛;治崩中去血,积时不止;治虚寒疟疾;治目为物所伤,睛陷胬肉;治寒冻肿痒。 |
临床禁忌 |
外感时邪或有宿热者禁服。孕妇不宜多食。 1.《金匮要略》:“有宿热者不可食之。不可共生鱼、酪食之,害人。” 2.《本草经集注》:“有半夏、菖蒲,勿食羊肉。” 3.《千金·食治》:“不利时患人。不得铜器中煮羚羊肉,食之丈夫损阳,女子绝阴。暴下后不可食羊肉,成烦热难解,还动利。六月勿食羊肉,伤人神气。” 4.《新修本草》:“热病差后食之,发热杀人。” 5.《食疗本草》:“患天行及疟人食,发热困重致死。”“妊娠人勿多食。” 6.《医学入门·本草》:“素有痰火者食之,骨蒸杀人,时疾、疟疾、疮痍初起皆忌。” 7.《医林纂要·药性》:“助热发疮,血分素热者不宜。” |
天然药物来源 |
羊肉 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肉。
|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
化合物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钙,磷,铁,硫胺素(thiamin)、核黄素(riboflavine)、烟酸(nicotinic acid),胆甾醇(cholesterol),蛋白酶原(trypsinogen)等。
药理作用: ★抗高血脂、扩张血管。 ★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代谢。 |
参考文献 |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