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树
牛奶树 |
药典名称 |
牛奶树 |
英文名称 |
无 |
拉丁名称 |
Ficus hispidaL. f. |
性味归经 |
味甘、微苦,性凉。 |
临床应用 |
治腋疮;治劳倦乏力。消积、化痰。 |
临床禁忌 |
《广西民族药简编》:“用于缺乳时,忌吃萝卜、酸等食物。” |
天然药物来源 |
牛奶树为桑科植物对叶榕的根、皮或茎叶。 对叶榕属灌木或小乔木,高3-5m。全株具乳汁;幼枝被刚毛,中空。单叶通常对生;叶柄长1-4.5cm,被短粗毛;托叶2枚,阔披针形,长约1.5cm,在无叶和生榕果枝上,常4枚合生成环状,早落;叶片革质或纸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20cm,宽4-12cm,先端短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线或有不规则细锯齿,两面被短刚毛,下面较密。隐头花序,花序托(榕果)成对着生于叶腋或簇生于树干上和无叶的枝上,倒卵形、陀螺形式近梨形,成熟后黄色,直径1.3-3cm,具柄,密生短硬毛,顶端略有脐状突起,中部以下常散生数枚苞片,基生苞片3枚;雄花、瘿花多数着生于花序托内壁的顶部,花被片3,雄蕊1;瘿花无明显花被,花柱近顶生;雌花无花被,花柱侧生,被毛。瘦果卵形。花期6-7月。 |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
化合物成分:花生酸-10-酮二十四醇酯(10-ketotetracosyl arachid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yl acetate),3,6,7-三甲氧基菲并吲哚啶(3,6,7-trimethoxyphenanthroindolizidine),3,6,7-三甲氧基-14-羟基菲并蚓哚啶(3,6,7-trimethoxy-14-hydroxyphenanthroindolizidine),牛奶树碱(hispidine),三十烷醇乙酸酯(triacontanyl acetate),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香柑内酯(bergapten),补骨脂素(psoralen),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矢车菊素-3-O-α-D-吡喃葡萄糖-(l→4)-O-β-D-吡喃阿拉伯糖甙[leucocyanidin-3-O-α-D-glycopyranosyl-(1→4)-O-β-D-arabinopyranoside]。 药理作用: ★抗肿瘤。 ★降血糖、抗高血压、抗凝血,抗高血脂。 ★抗菌、止血。 ★灭螺。 ★抗银屑病、抗辐射。 ★抗炎、镇咳。
|
参考文献 |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