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
药典名称 |
杏仁 |
英文名称 |
无 |
拉丁名称 |
Armeniaca vulgarisLam.;Armeniaca vulgarisLam. var. ansu (Maxim.) Yü et Lu;Armeniaca sibirica(L.) Lam.;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 Skv. |
性味归经 |
味苦,性微温。归肺、大肠经。小毒。 |
临床应用 |
治肺寒卒咳嗽;治上气喘急;治气喘促浮肿,小便涩;治肺燥喘热,大肠秘;治小儿久患咳嗽;治咯血;治久病大肠燥结不利;治心气痛闷乱;治虚劳羸瘦,烦热,口舌干燥,不欲饮食;治男妇远近风中,左瘫右痪,语言蹇塞,风湿脚弱,手足拘挛,不能行立;治大人、小儿暴下水泻及积痢;治卒哑;治小肠气痛欲死者;治瘰疬初起,已溃未溃并治;治五痔下血不止;治足癣;治眼疾翳膜遮睛,但瞳子不破者;治鼻中生疮;治小儿疳积;治面皯;止咳化痰。 |
临床禁忌 |
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泻者禁服,婴儿慎服。杏仁有小毒,不宜过量服用。剂量大时,轻者可出现头晕乏力,吐泻,腹痛,上腹部烧灼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严重者,呼吸明显减慢而表浅,昏迷,并可有强直性、阵发性痉挛,瞳孔散大,血压下降,最后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1.《本草经集注》:“恶黄芩、黄耆、葛根,畏飤草。” 2.《千金要方》:“扁鹊云:杏人不可久服,令人目盲,发落,动一切宿病。” 3.《本草图经》:“能使人血溢,少误之,必出血不已,或至萎顿。” 4.《绍兴本草》:“食之戟人咽喉。” 5.《药鉴》:“大都中病即已,不可多服,过则令人伤筋骨。泄痢忌用。戒粟米,畏犬肉。” 6.《本草经疏》:“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热痰者忌之。风寒外邪,非壅逆肺分,喘急息促者不得用;产乳金疮,无风寒击袭者不得用;惊痫喉痹,亦非必须之药,用者详之。双仁者能杀人,本经言有毒,盖指此耳。” 7.《本草正》:“元气虚陷者勿用,恐其沉降太泄。” 8.《本经逢原》:“亡血家尤为切禁。” 9.《本草从新》:“因虚而咳嗽、便秘者忌之。” 10.《药性切用》:“肠滑者忌。” |
天然药物来源 |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 1、杏仁是种子呈扁心脏形,顶端尖,基部钝圆而厚,左右略不对称,长1.2-1.7cm,宽1-1.3cm,厚4-6mm。表面棕色至暗棕色,有细密的颗粒状凸起。尖端一侧有深色线形种脐,基部有一椭圆形合点,自合点处分散出多条深棕色凹下的维管束脉纹,形成纵向不规则凹纹,布满种皮。种皮薄,子叶肥厚,白色,气微,加水共研,发生苯甲醛的香气,味苦。 杏为落叶小乔木,高4-10m;树皮暗红棕色,纵裂。单叶互生;叶片圆卵形或宽卵形,长5-9cm,宽4-8cm。春季先叶开花,花单生枝端,着生较密,稍似总状;花几无梗,花萼基部成筒状,外面被短柔毛,上部5裂;花瓣5,白色或浅粉红色,圆形至宽倒卵形;雄蕊多数,着生萼筒边缘;雌蕊单心皮,着生萼筒基部。核果圆形,稀倒卵形,直径2.5cm以上。种子1,心状卵形,浅红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2、野杏仁与上杏仁描述相似。 野杏是本变种的主要特征为:叶片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花常2朵簇生,淡红色;果实近球形,红色;核卵球形,离肉,表面粗糙而有网纹,腹棱常锐利。 3、山杏仁的种子呈稍扁的圆锥形,长1-1.2cm,宽约1cm,厚约6mm。种皮黄棕色。种仁味苦。 山杏是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叶卵形或近圆形,长(3-)5-10cm,宽(2.5-)4-7cm。花单生,直径1.5-2cm;萼片长圆状椭圆形,先端尖;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果实扁球形,直径1.5-2.5cm,两侧扁,果肉薄而干燥,熟时开裂,味酸涩,不能吃。核易与果肉分离,基部一侧不对称,平滑。花期3-4月,果期6-7月。 4.东北杏仁的种子类圆锥形而不扁。厚约6mm,长8-11mm,宽8-9mm。种仁味苦,稀甜。 东北杏是大乔木,高5-15m。幼枝无毛。叶椭圆形或卵形,长6-12cm,宽3-8cm。花粉红色或白色;雄蕊多数;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形,直径1.5-2.6cm,黄色;核近球形或宽椭圆形,长13-18mm,宽11-18mm,粗糙,边缘钝。花期4-5月,果期7月。 均以粒大饱满、仁白、不破碎者为佳。
|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
化合物成分:苦杏仁甙(amygdalin),野樱甙(prunasin),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3′-阿魏酰奎宁酸(3′-feruloylquinic acid),5′-阿魏酰奎宁酸(5′-feruloylquinic,acid),3′-对香豆酰奎宁酸(3′-p-coumaroylquinic acid),肌醇(inosit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Δ5-燕麦甾醇(Δ5-avena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24-胆甾烯醇(Δ24-cholestenol),雌酮(setrone),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甘油三油酸酯(triolein),苯甲醛(benz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4-松油烯醇(4-terpinenol),α-松油醇(α-terpineol),正己醛(n-hexanal),反式-2-己烯醛(2-hexenal),正己醇(n-hexanol),反式-2-己烯-1-醇(2-hexen-1-ol),牻牛儿醇(geraniol),十四烷酸(tetradecanoic acid)。 药理作用: ★止咳平喘:所含苦杏仁甙在下消化道被肠道微生物酶分解或被杏仁本身所含苦杏仁酶(emulsin)分解,产生微量氢氰酸,可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而达到镇咳平喘效应。苦杏仁甙对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实验动物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并使病变得到改善。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杏仁的脂肪油有润肠通便作用。 ★抗肿瘤:苦杏仁甙及其水解生成的氢氰酸和苯甲醛体外实验均证明有微弱抗癌作用。 ★抗炎和镇痛:从杏仁中提得的蛋白质成分KR-A和KR-B都表现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抗高血脂、降血糖、降低胆固醇 ★抗过敏、抗病毒 ★其他:苦杏仁甙有抗突变作用,能减少由安乃近、甲硝唑、丝裂霉素C等引起的微核多染性红细胞的数量。 ★毒性:ADI=0.6-1.2g,则可避免毒性反应。
|
参考文献 |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