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
药典名称 |
莱菔 |
英文名称 |
Radish root |
拉丁名称 |
Raphanus sativusL. |
性味归经 |
味辛、甘,性凉,熟者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 |
临床应用 |
治食物作酸、翻胃吐食;治大便燥结不通,身体兼羸弱者;治结核性、粘连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治痢疾,不拘红白久近;治诸热痢,血痢及痢后大肠里痛;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治矽肺;治痰热喉闭;治声音不出;治诸热吐血、衄血;治大衄不止、肺结核咯血;治肠风;治酒疾下血,旬日不止;治牙宣出血;治消渴,舌焦口干,小便数;治胸膈气壅滞,暴渴不止;治诸淋疼痛不可忍,及砂石淋;治偏头疼;治疔疮肿疡;治臁疮;治冻疮;治满口烂疮;治脚生鸡眼;解煤熏毒。 |
临床禁忌 |
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 1.孙思邈:“久服涩营卫,令人发早白。”(引自《证类本草》) 2.《本草衍义》:“服地黄、何首乌人服之,则令人髭发白。” 3.《宝庆本草折衷》:“或云服当归者,亦忌之。” 4.《滇南本草》:“生吃破血,动痰,逆气上升,咳嗽忌用。” 5.《纲目》:“多食莱菔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 6.《本经逢原》:“脾胃虚寒食不化者勿食。” 7.《得配本草》:“气陷血少者禁用。” |
天然药物来源 |
莱菔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鲜根。 鲜根呈肉质,圆柱形、圆锥形或圆球形,有的具分叉,大小差异较大。表面红色、紫红色、绿色、白色或粉红色与白色间有,顶端有残留叶柄基。质脆,富含水分,断面类白色、浅绿色或紫红色,形成层环明显,皮部色深,木质部占大部分,可见点状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淡或辣。 莱菔是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半裂,长8-30cm,宽3-5cm,顶裂片卵形,侧裂片4-6对,长圆形,有钝齿,疏生粗毛;上部叶长圆形,有锯齿或近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4,白色、紫色或粉红色,直径1.5-2cm,倒卵形,长1-1.5mm,具紫纹,下部有长5mm的爪;雄蕊6,4长2短;雌蕊1,子房钻状,柱头柱状。长角果圆柱形,长3-6cm,在种子间处缢缩,形成海绵质横膈,先端有喙长1-1.5mm;种子1-6颗,卵形,微扁,长约3mm,红棕色,并有细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
化合物成分: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葡萄糖莱菔素(glucoraphanin),莱菔甙(raphanusin),1-(2’-吡咯烷亚硫-3’-基)-1,2,3,4-四氢-β-咔巴啉-3-羧酸[1-(2’-pyrrolidinethion-3’-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葡萄糖(glucoce),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芥酸(eruc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亚麻酸(linolenicacid),胡芦巴碱(trigonelline),胆碱(choline),腺嘌呤(adenine),维生素C(vitaminC),精氨酸(arginine)和胱氨酸(cystine)等。 药理作用: ★抗菌:对革兰阳性细菌较敏感,并能抗真菌。 ★抗病毒:小鼠鼻腔吸用莱菔提取物后,具有抗流感病毒(A/PR8/34)的作用,能明显降低小鼠肺内流感病毒血凝素的滴度,并且能降低小鼠的死亡率。莱菔的变种“心里美”提取物对乙脑病毒感染小白鼠有显著保护作用。 ★其他:根捣碎榨取的汁液,可防止胆石形成而应用于胆石症。 ★抗炎、抗风湿、抗结核、抗溃疡 ★抗高血脂 ★止痛、止血 ★抗肝毒、利胆 ★保护神经 ★抗肿瘤 ★抗雌激素 ★抗毒液素
|
参考文献 |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