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白衣染渍用维生素C洗?悠着点——徐汇名家科普工作室实验证明:网传“去渍小窍门”不完全有效

发布时间:2014-08-29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2014年8月29日星期五 B10版,记者:常煜华
   夏季,白衣当道,视觉上轻盈凉快; 然而一旦不小心沾上斑渍的话,又颇为烦人。为此,有网友求助于网上流传的各种“去渍小窍门”,其中,维生素C作为一种简单易得又安全的物品,成为“小窍门”里的去渍良方。然而根据网友反馈,效果不尽相同。
那么,维生素C去渍的可行性到底如何?为了科学地解答该问题,日前,晨报记者来到徐汇区科协名家科普工作室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有机所)的“吕龙多彩化学工作室”,请专业人士选取4种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色渍成分,分别用维生素C进行实验,并详解实验结果。

 疑惑:“神奇褪色剂”时灵时不灵

 “维生素C巧去钢笔渍:把维生素C片捻碎,将粉末撒在浸湿的衣服上涂抹均匀,停一两分钟,搓洗后用水冲洗干净即可。”这是网上“去渍小窍门”中的一条说法。此外,“铁锈污迹去除法”、“去高锰酸钾污迹法”等帖子中,也提到可用维生素C洗涤去渍。而网友的反馈中,有成功去渍的,也有渍没去掉还变了色的……

中科院有机所研究生王盼告诉记者,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弱酸性以及与各种金属离子络合作用,网络上宣称的“去渍小窍门”离不开它的这些化学性质。然而,这种褪色效果的实现与污渍本身的性质也密切相关,并非“一招鲜,吃遍天”。

 实验:4种常见色渍只有1种完全褪色

 为了弄清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色渍是否真能用维生素C去除,王盼及其助手张于锰设计了一组实验,在实验室中向记者全程演示。记者看到,现场室温为26℃。通风柜的台面上,一个蛋形瓶中装着用市售维生素C药片和蒸馏水配制的维生素C溶液(5g维C溶于50mL蒸馏水); 旁边的样品瓶中分别是三氧化二铁粉末、氯化铁粉末、蓝黑墨水、高锰酸钾粉末、食用植物油。“三氧化二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

实验中,样品瓶中的物质分别被装入洁净的试管,并加入3毫升左右的蒸馏水。之后在试管中逐滴加入维生素C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其颜色变化。

 

 

■实验一:铁锈渍   

 

    过程:将三氧化二铁粉末加入蒸馏水中,粉末并不溶解,直接沉到试管底部。振荡试管,形成了淡棕红色的悬浊液。向其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液体颜色无明显变化(图1、2)。

原理:三氧化二铁理论上能够被维生素C还原而褪色。但因其很难溶解于水,无法将铁离子释放出来,反应难以发生。

为进一步说明这一原理,张于锰用氯化铁粉末代替三氧化二铁粉末,重复了上述实验。这一次,在滴入维生素C溶液后,肉眼观察所见,棕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慢慢接近无色(图3、4)。王盼解释说,氯化铁同样含有三价铁离子,因其易溶于水,能与维生素C反应,形成维生素C和二价铁离子的络合物。

结论:用维生素C清洗铁锈渍效果不佳,如用酸性物质将其中的铁离子释放到水中,才可能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而褪色。

    ■实验二:蓝黑墨水渍

 过程:将蓝黑墨水加入蒸馏水中,制成深蓝色液体。向其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液体颜色因稀释而略变浅,但未褪色(图5、6)。

原理:蓝黑墨水中的没食子酸铁是一种很稳定的络合物。没食子酸亚铁呈蓝色,当其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其中二价铁离子被氧化成三价,因此过段时间会呈现蓝黑色。而由于该三价铁络合物非常稳定,致使三价铁离子处于络合物中很难被释放出来,从而难以被维生素C还原。

结论:用维生素C清洗蓝黑墨水渍无效。

 ■实验三:高锰酸钾渍

 过程:将高锰酸钾加入蒸馏水中,制成紫色溶液。向其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半分钟后试管内液体变成棕色,随着滴入量的增加,颜色变浅,直至无色(图7、8)。

原理:高锰酸钾是非常强的氧化剂,因此在与维生素C作用时,发生非常明显的氧化还原反应,其本身被还原而褪色。

结论:用维生素C清洗高锰酸钾渍有效。

 ■实验四:食用油渍

 过程:将食用植物油加入蒸馏水中,油滴漂浮水面,形成明显的分层。再滴加维生素C溶液,分层现象仍保持,油滴“岿然不动”(图9、10)。

原理: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其强大的疏水基团导致其与水不相溶,而维生素C的弱酸性难以使酯键水解。一般来说,碱性条件才可能使酯键水解,从而除去油渍,或采用相似相溶原理来除去油渍。

结论:用维生素C清洗食用油渍无效。

 提醒:“加热水”、“多浸泡”也不靠谱

 根据实验结果,王盼提醒大家,衣物上的色渍多种多样,在弄清原理前,不要盲目采用“偏方”洗涤。

针对部分网友提出的“用维生素C加热水洗”会不会加强去渍效果的问题,王盼表示,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反应能垒降低,使反应速度加快;但维生素C在高温下容易变性失活,所以很难说加热水能获得更好的去渍效果。

此外,王盼还建议,用维生素C洗衣物上的色渍时,为了避免损害面料,不要将维生素C长时间留在衣物上。“一般棉质面料主要由葡萄糖链接构成。由于维生素C显酸性,电离出的氢离子可能会破坏葡萄糖链接之间的连接键。对于丝绸等由蛋白质构成的面料,维生素C可能会破坏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虽然,此两种过程在室温下发生得十分缓慢,但衣物长时间浸泡于维生素C溶液中,可能会对面料造成一定损害。”

 [科普链接]

 维生素C趣味小实验

 王盼是吕龙多彩化学工作室开展的“魅力有机化学”科普拓展课程的主讲人之一,她向读者推荐了两个有关维生素C褪色的趣味小实验。

一、小番茄中维生素C的检测。先配制一份加入碘酒而变蓝色的淀粉溶液,由于碘酒中的单质碘是强氧化剂,因此在滴入富含维生素C的小番茄汁后,溶液渐渐变成无色。

二、碘钟实验。配制维生素C溶液1,滴入所需浓度的碘酒;配制淀粉的过氧化氢溶液2;随后将溶液1、2混合,混合溶液慢慢地从无色变为蓝色。待溶液变成深蓝色后,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溶液,混合液又从蓝色变为无色,并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变为蓝色。由于单质碘先被维生素C快速还原,后又被过氧化氢缓慢氧化,因此出现了这种类似“钟摆”的变色现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