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化学大咖面对面,上海有机所第二期无界化学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22科研管理处

2024年11月18日,上海有机所第二期无界化学沙龙成功举办。特邀嘉宾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与怀揣科研梦想的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代表欢聚一堂,分享并交流科研人生经历,共同遨游于化学的浩瀚宇宙。活动由上海有机所博士研究生杨依法主持,搭建起一座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让每一位参与者在思想的火花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精彩。

活动现场

刘文副所长致辞

活动伊始,刘文副所长发表致辞,青年人的内敛和羞涩也被“问题盲盒”环节“破冰”。主持人提前在扭蛋机里装了同学们期望与嘉宾对话的问题,随着周院士扭动开关,第一个幸运问题“破壳而出”!这个特别的开场瞬间让场内气氛变得和谐、无界限,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不禁打开了话匣子。

作为科研人员,大家最感兴趣的无疑是周其林院士在科研过程中的经验和心路历程。周院士的研究方向涉及手性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催化剂合成、不对称合成反应方法学研究,及其在手性药物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等。他发展了一类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并以该类配体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高效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在不对称催化氢化、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形成等一系列不对称合成反应中都表现出优秀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研究成果已经在手性药物等合成中获得应用。2019年,凭借“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破冰”环节

破冰”问题恰巧就是好奇“螺环配体发现背后的故事”。这个问题也让周老师回顾起了自己的科研生涯。他强调,科研的奇思妙想不会是平白无故产生的。在博士后工作期间,他坚定了要“创制一个高效的不对称催化剂”的想法。但是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深入关注与学习前人工作,熟练掌握化学工具,追求科研工作的独特之处,以及“念念不忘”的反复琢磨!

在讨论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奖都与AI相关的问题时,同学们对“AI是否有助于配体理性设计?是否能替代原创?”等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周老师笑道,“AI是训练出来的,它没有我的经历,就这一点而论,AI替代不了我”。但是他认为AI是一个很好工具,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快速验证我们的想法,大大缩短科研工作的周期。

当被问及研一时期要如何更好地过渡时,周老师耐心地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建议同学们在研一刚开始的时候安心做好准备工作,要心平气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首先要做好基础实验,锻炼动手能力,练好基本功;其次,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再则,就是要多看文献,跟踪前沿,科研的灵感往往在不经意间迸发。

交流环节

周老师建议同学们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做好“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对于基础有机化学书要做到读懂、读通、读透;高等有机等专业书要关注、浏览,了解就好,以后用上了可以再返回到相应章节仔细学习。他还强调“不同时期精读的书目也会略有不同”,大家要做好选择。

对于如何更好的开展科研工作,他表示,有些同学喜欢找“轻松、容易的事儿”干,这样会丧失攻坚克难的能力和勇气。周老师鼓励大家要“找难的事儿干”,这样才能多学一点东西,不断提升能力,具备做科研最需要的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能力与习惯。

大家还就“如何与导师相处”、“廉价金属催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制约自然科学发展的问题”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周其林院士坚信“知识是很美好的东西”。在大咖面对面环节,周老师让大家珍惜研究生生活,也对大家提出了三点建议——“练内功、定方向、多讨论”。

他表示,研究生阶段是培养能力最重要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要练习基础实验能力,有针对性地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献,修炼好做化学科研的“内功”。在这段时间内不要过于焦虑课题的成败,他强调无意中发现的重要性,科学发现很少是被设计出来,实验中偶然发现,很多时候可能是重要的科学发现。他鼓励同学们在平时实验室中要关注细节,不要放过一丝“不同的现象”。同时,在研究生期间要提前做好未来职业规划,向目标重点发力。此外,他还建议想要从事科研的同学要瞄准“有苗头”的方向,而不是去追逐热点。周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多跟导师讨论,多跟身边的其他人讨论,互相补足彼此间的认知差距,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最后,刘文副所长代表上海有机所向周其林院士赠送了礼物。礼物是为周院士定制的彩铅画,原图取自周老师往年在上海有机所做学术报告时的精彩瞬间。对于同学们精心准备的礼物,周院士表示非常喜欢,也甚是感动。

刘文副所长向周其林院士赠送礼物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感到受益匪浅。他们表示,这样的沙龙和平常上课、听讲座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两个小时过得太快了。有幸能这么近距离地与化学界大咖面对面,不仅探讨了化学前沿问题,而且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建议,这对他们当前所面临的困惑和迷茫有着极大的激励,对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活动现场

无界化学”专题沙龙设立于2023年10月,旨在加强我所研究生教育和青年科研人员培养,拓展他们的学术眼界和科研思维。该活动邀请有机化学及相关领域院士专家担任嘉宾,通过轻松氛围下的面对面畅谈方式,让研究生、青年科研人员与嘉宾进行“无研究领域界限、无身份地位界限”的充分交流,聆听嘉宾科研之路的失败与成功经验,探讨学术前沿问题与挑战,畅谈科研工作的得失与感受。

本期活动也得到了在“国科大思政项目•化入我心讲坛”项目支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