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鸣元院士应邀来上海有机所作2019年汪猷科学讲座
10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教授应邀访问上海有机所,在君谋楼报告厅作了题为“绿色碳科学―绿色生态发展创新的科学基础”的汪猷科学讲座。唐勇院士主持了本次讲座,并为何院士颁发了汪猷科学讲座纪念铜牌。
何院士在报告中从生态环境与化学化工交互的关系着手,阐述了“绿色碳科学”的概念——“指含碳物质能源利用时从碳资源加工、碳能源利用、碳固定、到碳循环全过程所涉及的碳化学键演变规律及其基于原子经济性的优化”。何院士详细介绍了绿色碳科学的氧化还原基础、引入能量的氧化还原体系、二氧化碳化学键演变规律、二氧化碳化工等四个方面,提到CO2的工业集中排放必须以工业方式解决,分享我所丁奎岭院士的全球首套千吨级CO2合成DMF中试项目等成功利用案例。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唐勇在总结发言中感谢何院士作的精彩报告,鼓励在座的师生在科研中要学会辩证思考,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把国家需求和有机化学研究相结合,潜心钻研,努力实现重大突破。
颁发纪念铜牌
报告人简介:
何鸣元院士1940年2月出生于江苏苏州。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同年进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1981-1982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任访问学者。1983-1984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工系任访问学者。1985年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部主任。1993年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任中科院化学部常委,副主任;1996年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2000年至今,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200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创建了我国首个离子液体化学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2003年该中心发展为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任实验室主任。
他长期从事催化材料与炼油化工催化剂研究,发明了一系列沸石合成与改性的新方法并开发出多种炼油催化剂,为发展我国重油裂化技术、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开发新标准汽油生产技术等做出贡献。申请国内外专利200多项,其中150多项已授权;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曾任第15届国际沸石分子筛大会副主席,第16届世界石油大会分会主席,国际学术刊物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编委。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聘任为绿色化学课题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2002年起任国际催化理事会理事,2007年当选为国际沸石分子筛协会理事及副主席,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中国石化总公司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若干项,所开发的ZRP系列分子筛于1995年被国家科委评为我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被国务院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联合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称号,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2003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12年获中国催化成就奖。2012年被法国教育部授予棕榈叶骑士勋章。
汪猷科学讲座简介:
汪猷科学讲座是为纪念我国已故的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汪猷先生而设立的学术讲座。自2005年成立起,汪猷科学讲座旨在邀请活跃于国际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并在有机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具有重大影响或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内外科学家前来上海有机所作学术报告。何鸣元院士是汪猷科学讲座的第19位演讲人。此前,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Bernard L. Feringa教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Jan-Erling Backvall教授、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Jean-Marie Lehn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ohn F. Hartwig教授,日本东京大学Eiichi Nakamura教授,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Peter G. Schultz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院士,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Dale L. Boger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教堂山大学化学系Maurice S. Brookhart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的Eric N. Jacobsen 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Stephen L. Buchwald 教授,德国马普分子生理学研究所的Herbert Waldmann 教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obert Howard Grubbs教授,加州大学欧文分校Larry E. Overman教授,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石油化工研究院的闵恩泽院士,哥伦比亚大学的Ronald Breslow教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arry M. Trost教授,都曾应邀来上海有机所作汪猷科学讲座。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