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有机所召开纪念黄鸣龙院士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8-07-08党政办

  75日上海有机所召开了“纪念黄鸣龙院士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海有机所院士、中科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院重点实验室全体课题组长、老同事、学生和职工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刚主持会议,所党委书记胡金波致辞。 

  胡金波通过黄鸣龙院士1960年写给国外友人的一封信以及1956年在《上海科联》报刊上发表的《如何向科学进军》一文,讲述黄鸣龙院士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同时强调有机所人要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并将之化为行动,以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升级版为指引,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分子合成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在新时代,以新气象、新作为,用更加优异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戴立信、陆熙炎、林国强院士以及黄鸣龙院士生前所在研究室的同事和学生等多人在会上发言,追忆了黄鸣龙院士在建国之初,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险阻,辗转回国,并动员儿子、女儿也回来报效祖国;在科研工作中一方面重视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又面向国家需求,始终将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国计民生有效地结合起来;对青年科技人员既严格要求,又具体指导,特别重视基础实验技术和外语的训练;以及他淡泊名利、实事求是、平易近人、提携后辈的感人往事。 

  青年研究员和学生发言表示,黄鸣龙先生是永远的榜样,将不断感悟他的学术思想,秉承他的研究态度,传承他的科学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 

  黄鸣龙是国际著名的有机化学家,1952年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化学系主任、上海有机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毕生在有机化学领域辛勤忘我耕耘,造诣精深,成就卓著。他关于变性山道年相对构型成圈互变的发现,是近代有机化合物立体化学中的经典工作。他所改良的Kishner-Wolff还原法, 为世界各国广泛应用,被称为“黄鸣龙还原法”,是首例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重要有机合成反应,写入多国有机化学教科书,并于2002年入选美国化学会志创刊125周年被引用最多的125篇论文之一。他领导下的七步合成可的松不但填补了我国甾体激素药物工业的空白,使我国合成可的松方法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而且拓展了我国甾体化学领域,是我国甾体激素药物工业的奠基人。他为我国有机化学学科、上海有机所的发展,我国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座谈会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