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机所扶摇讲坛第一讲-砥砺复兴之志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09-04研究生部

  为构建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促进新老学者学术思想的交融和碰撞,新学期初,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结合“一体两翼”的战略规划,由研究生部组织,面向导师和研究生设立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扶摇”讲坛。“扶摇”,出自李白青年时代的名篇《上李邕》首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讲坛旨在弘扬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历史传承,帮助青年学者深入了解所内科学家的优秀成果,树立不畏权威、敢于突破的昂扬斗志,激发青年学生献身科研、报效祖国的壮志宏图。 

  扶摇讲坛第一讲有幸请到了我所资深科学家林国强院士,他以“砥砺复兴之志、永葆赤子之心”为题为我们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报告。所班子成员、部分课题组长、全体新生新职工、各支部党员与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3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唐勇所长主持。 

  林国强院士整场讲座以清晰的时间脉络,从有机所初创时期讲起,通过大量的珍贵照片和史实,回顾了有机所的昨天,展现了有机所的今天,也展望了有机所的明天。一代又一代有机所人的丰功伟绩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讲座开篇,首先给大家展示的第一视角的是历史沿革。林国强先生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结合沉淀着岁月沧桑的灰白图片,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有机所悠久的历史和老一辈科学家及有机所的先驱们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为有机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庄长恭先生担任第一任所长期间,创立了第一个有机微量实验室;汪猷所长在抗生素方面取得的成就,开创了生命有机化学的先河;黄鸣龙先生发展了“黄鸣龙还原法”;直至今天仍在默默给予我们支持和指导的陆熙炎、戴立信、陈庆云等先生;还有在建所初期苛刻的实验条件下,上海有机所实验厂和玻璃车间的师傅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 … 都在有机所的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林先生的历史沿革部分,从另一层面加深了我们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的认知和领悟,也能恰如其分反映出有机所人的精神、传承与奉献。   

  薪火相传、历史担当,有机所传承着一代又一代留下的瑰宝,凝心聚力,在今天的国内国际上取得了自己的一席之位。林先生用后浪推前浪的表述,向今天的有机所人展现了所内科学家的优秀成果。老中青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领域成就卓越,在国际国内的舞台上屡屡获奖;同时,在国家需求上秉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在萃取剂、抗生素、氟油、高能燃料、卫星涂层等军工方面做出了应用的贡献。在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上,近十年设立博士生发展基金,选派约70名优秀的本所博士生到国际舞台一展身手,如今已有近一半的优秀学子回归报效祖国,近30多名已成为国内重点高校科研一线的中坚力量。  

  林先生讲座中以“故事与人物”“从本草到化学”为标题,从越南战争中中国举全国之力,研制抗疟药物引出青蒿素的故事。故事结合大量史实,清晰的还原了青蒿素的发现、研究、发展到成药的过程,指出青蒿素的科研工作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凝聚了众多科学家跨越领域和代际的忘我奋斗和无私奉献。青蒿素的故事也从另一维度说明了要凝心聚力做科研,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要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道理。  

  林国强院士是我国杰出的有机化学家,他常年坚守在科研一线,专注于天然产物合成、不对称合成、生物催化及药物小分子等研究领域。讲座中,他回顾了自己的研究生涯、人生发展历程,并以“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手性科学”为题,浅显易懂的为同学们介绍了手性科学、手性化学的概念。并通过多个经典科研实例介绍手性化学的发展,讲述了手性中药的重要发展前景,鼓励大家心怀梦想、找寻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脚踏实地、在自己的研究课题深耕不倦。   

  唐勇院士在总结中指出,林国强院士的报告素材丰富、信息量大,对各位新生新职工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对老职工和课题组长是一次很好的历史回顾与展望,有高度、有深度,对各位党员是一次很好的四史所史教育课程。希望大家学习林国强院士的科研精神,不忘初心,为有机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有机所扶摇讲坛以导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要受益群体,秉承学术分享、思想碰撞、开阔视野、面向未来的理念,邀请所内专家走进讲坛,引领青年学子笃定人生方向,树立科研品格,营造有机所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和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期待下一期扶摇讲坛更精彩! 

林国强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