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诠释爱国为民高尚情怀

发布时间:2017-12-20光明日报

  用生命诠释爱国为民高尚情怀 

  ——追记“海归”知识分子、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一成

   

  他是一个海归学者,本可留在国外,过富足安逸的生活,却选择回国。

  他是一个科研功底深厚的科学家,本可搞研究,出专著,却选择服务一线。

  他是一个爱清洁成癖的人,却能长年与死猪病猪打交道,坚持在血污恶臭的环境中工作。

  9月15日,细雨蒙蒙。杭州市殡仪馆,哀乐低回。尽管没有通知,但全省各地的养殖户还是纷纷赶来。一个个壮汉,强抑着悲痛抽泣着,哽咽声、啜泣声此起彼伏。大家送别的人叫王一成,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研究室主任,猪病防治研究课题组组长。这位35年心系养殖户,奔波在生产一线,将毕生心血奉献给畜牧兽医事业,业界公认的“浙江猪病防控第一人”,因患癌症,不到60岁就与世长辞。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文章;2003年,习近平同志也曾亲临我们农科院调研,勉励农业科技人员都应该到生产的主战场上去,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入主战场,真正找到用武之地。”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汤勇含泪深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红船精神’和勉励的话语,音犹在耳,王一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浙江大地万千猪农,是真正的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1.如果早点请假住院治病,或可延长生命,可他隐瞒癌症病情,与死神赛跑,以完成未竟的事业 

  2016年5月20日,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接过王一成的诊断报告,鲍国连所长非常震惊:胃癌?

  “什么时候查出来的?”

  “4月中旬。”

  “啊!为什么拖这么久?为什么还不去住院?”鲍国连既恼火又怜惜。

  王一成是畜牧兽医所的台柱,是全省最权威的猪病专家。他为浙江1000多个规模猪场做疫病防控医治服务,只要发现疫情,养殖户一叫,他便会不顾一切地赶去。

  2016年春节后,王一成吃不下饭,无力,人也日渐消瘦。到了4月,实在挺不住了,王一成才去检查,结果竟是癌症。

  “我也是医生,请如实告诉我,我还有多少时间!”王一成问医生。“不治疗,3个月;立即手术,一两年!”王一成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虽然对结果很震惊,但他很快冷静下来。

  “我把手头的工作处理一下再来住院,请千万别透露我的病情!”王一成叮嘱医生道。此后月余,他将工作做了最后安排和交接,他不希望因为自己生病影响工作,并抓紧时间完成课题和实验报告。

  5月18日,手头工作基本就绪,他这才决定次日去单位请假,准备住院。但是,当天晚上的一个电话又将他的计划推迟。

  电话是海宁猪场场长华卫东打来的:“王老师,猪场死猪了,你能不能来看看?”“好,我明天过去。”他问清情况,马上答应。

  19日早上7:40,华卫东终于盼来了那辆银灰色雪佛兰,救星来了!沐浴、消毒、更衣,王一成一踏进猪场,就抓起一头30多斤的病猪,右脚踩住猪后腿,左手拎起猪前腿,手起刀落……“看他敏捷的身手,哪像得重病的人啊?”华卫东事后对记者说。一上午解剖了10头病猪,逐一取样,直忙到中午。华卫东留他吃午饭,他拒绝了:“时间紧,要赶回实验室检测。”

  其实此时病痛已经折磨得他无法吞咽吃东西。他妻子告诉记者,为了工作,他已耗尽精力。住院时他已无法走路,只能由姐夫推着轮椅做检查。

  向单位请假的当晚,他很晚才回家,母亲还等他吃饭。他安顿好母亲,轻声对妻子说:“我们上楼,我有事与你商量。”他妻子心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他掏出化验单:“检查结果出来了,胃癌晚期!”犹如晴天霹雳,妻子惊呆了:“怎么可能?会不会搞错?赶紧再去医院复查?”

  “已经确诊!”

  “……早查出来了,为什么瞒我这么长时间?”妻子哭了。

  5月21日一早,他又出门。“你还出去?”妻子吃惊地问。“这是我住院前最后一次去单位,今天要把实验做完。”其实,此行是与单位诀别——他知道,此生再难走进单位了。

  “生命诚可贵,事业重于山。”省农科院院长劳红武说,“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品质。”

  2.如果留在国外,或许会有更好的发展,可他毅然归国转向猪病临床研究,最后成为业内公认的“名猪医” 

  王一成198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分配到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要从事畜禽寄生虫病和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他工作极认真,很快成了单位的台柱子。1988年,单位公派他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兽医学院做访问学者。因成绩出色,学院希望他留下,他拒绝了。一年半后他如期回国。

  为了追赶国际科技前沿,他于1997年赴美国阿肯色医科大学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其间他从事“冠状病毒RNA转录机理”课题研究,在病毒学领域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高质量论文。“凭他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研究能力,他完全有机会选择留在美国或者申请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原副院长方维焕教授说。“如果回国继续从事基础理论工作,他一定会取得更高级别的研究成果,成为更有名的专家。”阿肯色大学看好他的研究能力,希望他留下,甚至为他妻子提供定居美国的证明文件,但王一成拒绝了。“我的根在中国,我留在美国干什么?”

  美国的学习使王一成成为浙江省最早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猪病临床诊断的专家。他还将这一经验传授给同行,让这项技术在家禽、兔、牛等疾病检测中应用。“当时国内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他带回的技术对于国内开展兽医生物技术研究具有引领作用。”副所长张存说。

  然而,留学归国后,王一成一度情绪低落,在日记里留下了“无心写材料”的记录。因为畜牧所的实验室与美国简直是天壤之别,不仅条件简陋,还缺乏经费,到底该如何开展猪病临床诊断时刻困扰着他。

  2003年4月2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省农科院调研,提出农业科技人员都应该到生产的主战场上去,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入主战场。

  听到这些,王一成“豁然开朗”。当晚,他兴奋不已,激动地对妻子说:“我找到用武之地了,浙江的每个养猪场就是我的实验室。”从此,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本世纪初,浙江连续几次暴发较大猪病疫情,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不少养殖场破产。浙江猪病临床诊断人才严重缺乏。当时农科院猪病研究实验室条件较差,又缺乏经费。王一成刻苦钻研,主动设计,改善畜牧兽医的科研条件,提高诊疗水平。鲍国连说,畜牧兽医所公共实验室和试验场疫病防控设施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督到仪器招标采购和日常维护管理,都倾注了他的智慧和汗水。

  猪病临床诊断需要往一线跑,往有疫情的地方跑,把实验室建在猪场。王一成觉得自己选准了方向,这样既可以实地诊断病情,还可以收集病料。从此,王一成奔波在农村,为养殖户服务,对养殖户有求必应,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出现疫情,他都会放下一切赶赴现场。

  浙江省特级专家、原省农科院副院长徐子伟与王一成共事30多年,对这位部下充满敬意。他始终记得17年前那个不眠之夜的情景。

  1999年12月31日下午,时任畜牧兽医所所长的徐子伟接报,杭州下沙猪场突发疫情,他马上赶赴现场,并立即与副所长鲍国连联系。此时,王一成已开车接上鲍国连赶赴下沙。焦急万分的场长冯尚连向他们介绍了情况。王一成是猪病专家,他当即成了现场总指挥。

  当工作结束时,新年的钟声早已敲过,指针已指向凌晨2点。新的一年开始了!

  万没想到12月31日竟是王一成的生日——徐子伟是在王一成病后查阅他的人事信息系统时才发现的。千禧之夜,不眠之夜,生日却在猪圈里工作至凌晨,王一成也不吱一声: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从没把他当下属,我一直把他当作良师益友,从心里敬重他。”老领导向记者描述当时的心境时,忍不住热泪盈眶。

  那次疫情之后,深知猪病防控之重要,徐子伟与鲍国连、王一成携手启动猪场病原净化研究,历时8年,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我国饲养背景下的SEW健康养猪技术模式与示范基地,科研成果获得2009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徐子伟说:“王一成负责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等6种特定病原的监测与净化控制,他是关键技术贡献者,该技术后来一直为健康养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了能将国外先进的基因工程疫苗应用到防治猪常见病中,王一成克服重重困难,在抗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重组猪干扰素等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先后主持省重大、省重点等各类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和参加完成的成果9项获省、部级奖励。

  王一成像个拼命三郎,哪里有疫病,他就往哪里跑。省畜牧兽医局防疫处两任处长顾小根、陆国林都与王一成并肩作战多年。“只要省里有防疫需要,无论多么忙,他从不拒绝。”顾小根说,他总是奔波在第一线,到养殖场调查取样,在实验室开展科研攻关,为行业主管部门建言献策。

  陆国林说:“浙江省畜牧疫病病因都能很快查明,并迅速建立系列快速诊断方法和防控技术,帮助重大疫情控制和产业健康发展,王一成功不可没。”

  在同行眼里,王一成和他的团队就是浙江畜牧产业的“活地图”和“数据库”。“名猪医”声名鹊起,全省规模猪场及养殖户遇到疑难猪病,大部分都送到该所进行检测诊断。据统计,2008年以来,王一成和他的团队共检测病原5万余项次,血清抗体40万项次,及时为猪场提供了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为全省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然而,进入疫区是有风险的。目前已知的人畜共患病种类很多,这些看不见的已知或未知的病毒、病菌随时可能存在致命风险,进入疫病区解剖或采血取样无异于与狼共舞。

  有人问他:“你这样到一线取样,就不怕风险吗?”王一成答:“我是猪医,就是和病毒打交道的。我不干,别人去干,同样有风险。再说,有防护工具,我怕啥?”

  3.养殖户的需要高于一切,个人的一切都可以牺牲!他真诚服务,无私奉献,赢得了广大养殖户的信赖 

  猪病防治研究课题组成员、南京农大博士生李军星仍清晰记得入职后第一次跟随王一成去农村猪场诊疗时的情景。

  2009年夏天,李军星乘王老师驾驶的小车,几小时的车程,一到目的地,马上向养殖户了解病情。随后王老师换上防化服走进猪圈,快速地挑选病猪,现场屠宰,解剖取样。没有解剖室,没有工作台,甚至连电风扇都没有,就这样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工作。

  “王老师处处亲力亲为、埋头苦干,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们。”李军星说,“他常常告诫我们,农民养猪更辛苦,搞不好遇到猪病,会让他们倾家荡产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将风险降到最低。”

  在王一成遗体告别仪式上,有一位五大三粗的壮汉泪流满面,他就是专程赶来送别的温岭市绿牧畜禽养殖场场长林金法。在他心目中,王一成就是一个“活财神”。

  2012年腊月,天气格外寒冷,可林金法的心比天气更冷,养殖场的生猪成批死亡,多耽误一天就是几万元损失。可是大年三十了,谁肯出诊?林金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犹豫再三,他掏出手机拨通了王一成的电话。“当时我只是想问问王老师有没有办法救,没料到他居然答应尽快赶来!”他说。

  大年初一,王一成一早开车赶到猪场,一下车就穿戴好防化服,一头钻进猪圈,拖出一头百来斤的病死猪开始解剖。“死猪通体发黑,肚子胀得滚圆。”林金法回忆说,“隔天的死猪,实在是太臭了,几十米外还能闻到臭味。”而王一成带上老花镜,俯下身子查看器官病变情况,边上的林金法胃里翻江倒海,王一成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一连解剖了10多头死猪。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准确地判断出病因。提出用药建议,猪场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猪群得救了,猪场解危了。“忙了大半天,王老师不仅不收一分钱,就连请他吃顿饭都不接受。”说到这里,林金法泪流满面,几度哽咽。

  送别王一成时,绍兴市上虞祥盛养殖场场长阮张峰泪流满面,有一个场景,他永生难忘。2004年夏,父亲去世,正在金华农校读书的阮张峰辍学回来接管猪场,什么都不懂的他,还背负着父亲欠下的近700万元债务。刚接手,蓝耳病袭来,猪场每天死亡20多头猪。他感到天塌了。

  绝望无助时,王一成来了。

  盛夏烈日当空,加上病死猪堆积,百米外都难忍腐臭味。冒着熏人的恶臭,王一成跳入化尸池解剖取样。烈日下,他整整忙了两个多小时。“从那天开始,王老师几乎包揽了猪场全部防疫工作。一个月里,他每周一次风雨无阻前来指导,猪场得救了。王老师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没有他,哪有我的今天!”如今已是上虞最大猪场掌舵人的阮张峰几次啜泣着说不下去。“10多年了,他没收过我一分钱的诊疗费。我送红包、送土特产,都被他拒绝。每次来上虞,他都是避开饭点。”

  这样的故事很多。2014年夏,王一成90岁的父亲住院,接连数月,他晚上到医院陪护,白天照常上班。在此期间,江山市天蓬牧业有限公司暴发猪病疫情,总经理毛慧敏打电话求救,次日一大早王一成便驱车赶赴江山,完成诊断后当天下午赶回杭州,晚上继续陪护父亲。

  王一成成了养猪户的贴心人。在他的指导下,浙江各地养猪致富收入上百万元的农民数不胜数。

  既有扎实的兽医生物技术研究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许多人看来,凭借这些“独门秘籍”,王一成可以搞经营,赚大钱。面对一个个养殖场老板参股合作的建议,他坚决拒绝;不但坚拒,他还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是放着现成的钞票坚决不拿!2008年以来,他开办猪病技术讲座300多场,受益者达上万人次。

  畜牧兽医所的门卫清楚,传达室登记簿上,找人登记最多的是王一成,因为养猪户每当遇到疑难病,就会跑到所里找“门诊大夫”,而王一成总是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

  课题组的同事最了解,每天上班最早的是王一成,因为送样的养猪户为节省费用,都是早早赶到杭州,希望下午拿到检测报告,而王一成总会让他们如愿以偿。

  农民是淳朴的,最懂以心换心。他们感恩“名猪医”的情意,感激他为农民服务的心。

  4.不忘初心,淡泊名利,毫不利己,他是受同事和农民爱戴的“好猪医” 

  8月28日,汤勇等院领导去探望王一成,他的妻子讲述了一件事,令到场的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肿瘤手术完成后,来探望的人很多,这使王一成非常不安,他对妻子说:“能不能去医院开一份死亡证明?”闻此,妻子伤心欲绝:“你这是何必呢?”“我这是要告诉单位同事、告诉养殖户,王一成已经走了,我不想让别人为我耽误时间。”他平静地回答。

  畜牧兽医所党支部书记吕玉丽与王一成共事30多年,“他是畜牧兽医所的老先进,但每次院所推荐他,他都是再三推辞。每次报材料都成为所里的难题,他不配合啊!”

  王一成是畜牧兽医所第一个拥有私家车的人,现在开的已是第二辆。他的车长期跑基层,里程超过60万公里,单位规定私家车过桥过路费和汽油费不能报销,他从不计较。“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就好了。”他说。

  养猪户上门不收门诊费,自己下乡不收出诊费,这是王一成立的规矩。猪场老板过意不去,常给他红包和土特产,他一概拒收。有一次去一个猪场出诊,场长塞给他一个红包:“王老师,我知道你开私家车出差不能报销,这个就当是你的过路过桥费吧!”王一成坚决拒绝。时间长了,养殖户都知道他的脾气,不再给他送东西了,但那份感激却被藏在心里。

  江山市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林告诉记者,江山距离杭州400多公里,王老师每次都是一大早出发,在服务区吃好中饭赶到猪场,下午工作,当晚返回。万不得已才在猪场食堂吃饭,但绝对拒绝去饭店。周林说,得知王老师病了,他专程赶来探望,悄悄塞了1万元的红包,归途接到王老师妻子电话,坚决退回。无奈,他只好接受微信发回的退款。

  不合规的钱一文不取,合规的钱也未必取。畜牧兽医所研究员李永明说,他曾与王一成合作过课题,王老师科研任务总是完成得最棒,却很少使用公共经费,总是用他自己组里的经费来解决公共课题的开支。助手袁秀芳说,课题经费中的激励费,按规定课题负责人可拿较高比例,但他每次都不多拿。他说,年轻人需要钱,他不缺钱。

  王一成的妻子是企业经理,收入高。妻子评上先进,作为奖励,公司拟将市区的一套房子打八二折卖给他们。他对夫人说:“公司给予是一回事,自己要不要是另一回事。你个人的作用没有那么大,你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的平台。”妻子很赞同丈夫的意见,结果他们没要那套房子。

  医者仁心,做猪医的也要讲医德。由于王一成是浙江的“名猪医”,不少药厂请他做顾问,他都婉言谢绝。课题组成员徐丽华说,王老师每次外出授课,只讲病症、病理和防治方法,从不推荐任何一个药厂的产品。

  浙江灯塔种猪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纯洁说:“王老师给猪看病,只告诉我们用哪类药,从不做药厂的医药代表。”

  王一成不喝酒,不抽烟,不跳舞,穿着简单,单位的同事都认为他是一个不讲究生活的人。据他妻子透露,其实他是一个懂生活且很精致的人。他有好衣服,只是很少有机会穿;他爱音乐,尤爱空灵抒情优美的民族音乐,但他没时间听音乐会,只有在开车时才听听碟片,使漫长的旅途不至太过寂寞,这竟成了他难得的享受。他爱美食,烧得一手好菜,他一到家,便会把妻子赶出厨房:“去去,我来烧。”他在海边长大,爱海鲜,但他却很少有时间去享口福。

  恶臭中的馨香,平凡中的伟大,低入尘埃的崇高,凸显的是一个无私、忘我、只知奉献、不求索取——一个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农村养殖户的优秀科学家。

  最近,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深为王一成的事迹感动,批示道:“王一成同志是共和国培养的知识分子,学成回国后,多年如一日,心系百姓,忠于事业,一心为农,全身心服务于农民,献身于他钟爱的畜牧兽医业,作出了平凡而伟大的业绩,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这种精神值得全省农业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学习。”(特派记者 叶辉 本报记者 陆健 严红枫)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