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母
药典名称 |
珍珠母 |
英文名称 |
Nacre/Mother of Pearl |
拉丁名称 |
Cristaria plicata(Leach);Hyriopsis cumingii(Lea);Pinctada martensii(Ounker) |
性味归经 |
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 |
临床应用 |
治肝阳上升、头晕头痛、眼花耳鸣、面颊燥热;治心悸失眠;治内眼疾患;治身无他苦、饮食如常、惟彻夜不寐、间日轻重、如发疟然、起伏而又延久不愈、左关独弦数、余部平平者;治羊痫风。 |
临床禁忌 |
脾胃虚寒者慎服。 |
天然药物来源 |
珍珠母为蚌科动物褶纹冠蚌、三角帆蚌或珍珠贝科动物合浦珠母贝的贝壳。 1.褶纹冠蚌的贝壳较大,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壳的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腹缘长近直线。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丢失表层颜色。珍珠层有光泽。 生活于江河、湖泊的泥底,行动迟缓。分布于全国各地。 2.三角帆蚌的贝壳大而扁平,壳质坚硬,外形略呈三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前背缘短小,呈尖角状。腹缘近直线,略呈弧形。壳面不平滑,壳顶部刻有粗大的肋脉。生长线同心环状排列,距离宽。贝壳内面平滑,珍珠层乳白色。 生活于淡水泥底稍带沙质的河湖中。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3.合浦珠母贝的贝壳为斜四方形,壳质较脆,壳长50-90mm,宽18-32mm,高与长相近,较大个体高可达100mm以上。壳顶位于前方,两侧有耳,前耳较后耳稍小。两壳不等,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陷。背缘平直;腹缘圆,壳面淡黄褐色,同心生长轮脉极细密,成片状,薄脆易脱落,壳中部常呈磨损状,近腹缘的排列紧密,延伸成小舌状,末端稍翘起,足丝孔大,足丝呈毛发状。壳内面中部珍珠层厚而发达,具极强的珍珠光泽。有的外套膜受刺激后,上皮组织急剧裂殖,形成珍珠囊,且不断分泌珍珠质,才逐渐形成珍珠。壳内面边缘淡黄色,无珍珠层。铰合线直,有一突起主齿,沿铰合线下方有一长齿片。韧带紫褐色,前上掣肌痕明显,位于壳顶下方,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前端稍尖,位于壳中央稍近后方。 栖息于风浪较为平静的海湾中,泥沙、岩礁或石砾较多的海底,以足丝固着生活于岩礁或石块上,以潮流通畅、水质较肥的海区生长较好。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10m左右均有生长,通常在5m的深处较多。以硅藻为主食,适宜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产卵期5-10月,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年壳高即可达70mm左右。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尤以北部湾较为常见,广西合浦产量最高。 |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
化合物成分:铝、铜、铁、镁、锰、钠、锌、硅、钛、苏氨酸(threonine)、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丙氨酸(alanine)、丝氨酸(serine)、精氨酸(arginine)、亮氨酸(leucine)、缬氨酸(valine)、酷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 histidine)、蛋氨酸(methionine)、胱氨酸(cystine)、牛磺酸(taurine)和鸟氨酸(ornithine)等 药理作用: ★对实验性白内障的作用:对初期半乳糖性白内障也有明显疗效。 ★抗溃疡作用:乙酸型胃溃疡大鼠灌服珍珠层粉注射液2.5g/kg,每日2次,连续14d,能显著促进溃疡面愈合;如1次灌服5g/kg,能显著减少幽门结扎大鼠5h胃液排出量,并减少总酸排出量。 ★抗氧化作用:冠心病患者,每日服珍珠层粉9g,共服1个月,可使血清过氧化脂质明显降低,但对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无明显影响。 ★毒性: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或背角无齿蚌制成的珍珠层粉水溶液给大鼠灌服,LD50大于21.5g/kg,经去毛后皮肤外用,LD50大于31.6g/kg,观察1星期,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将珍珠层粉均匀混于饲料连续喂养2个月,478×10-6组和1434×10-6组对体重增长未见影响,43×10-4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该组血红蛋白量也明显降低,血尿素氮则明显升高,其他未见明显异常,重要脏器病理切片亦未见异常。 ★抗溃疡、抗菌、抗炎、退热 ★保肝护肝、利胆 ★强心 ★降血糖、抗高血压
|
参考文献 |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