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
药典名称 |
含羞草 |
英文名称 |
all-grass of Sensitiveplant |
拉丁名称 |
Mimosa pudicaL. |
性味归经 |
味甘、涩、微苦,性微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
临床应用 |
治小儿高热;治急性肝炎;治急性肠炎;治胃肠炎、泌尿系结石;治劳伤咯血;治神经衰弱,失眠;治无名肿毒,带状疱疹;治跌打损伤。 |
临床禁忌 |
孕妇禁服。小毒。 |
天然药物来源 |
含羞草为豆科植物含羞草的全草。 含羞草为披散半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m。有散生、下弯的钩刺及倒生刚毛。叶对生,羽片通常4,指状排列于总叶柄之顶端;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形,长5-10mm,有刚毛。小叶10-20对,触之即闭合而下垂;小叶片线状长圆形,长8-13m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略偏斜,边缘有疏生刚毛。头状花序具长梗,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直径约1cm;花小,淡红色;苞片线形,边缘有刚毛;萼漏斗状,极小,短齿裂;花冠钟形,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子房有短柄,无毛,花柱丝状,柱头小。荚果扁平弯曲,长约14mm,先端有喙,有3-4节,每节有1颗种子,荚缘波状,具刺毛,成熟时荚节脱落。种子阔卵形。花期3-4月,果期5-11月。 生于旷野、山溪边、草丛或灌木丛中。长江南北有栽培,主要供观赏。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
化合物成分:收缩性蛋白质(contractile protein),三磷腺甘(ATP,adenosine triphosphae)和三磷腺苷酶(ATPase,adenosine triphosphatase),含羞草碱(mimosine),含羞草甙(mimoside),D-松醇(D-pinitol),亚硒酸盐(selenite)。蛋白质,鞣质,2”-O-鼠李糖基荭草素(2”-O-rhamnosylorientin)和2”-O-鼠李糖基异荭草素(2”-O-rhamnosylisoorientin),亚麻酸(linolen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8.9%,谷甾醇(sitosterol),山萮酸(behenic acid)。 药理作用: ★镇咳、祛痰。 ★抗菌、益智。 ★抗高血脂、抗过敏。 ★治疗前列腺、胃保护、抗癌、轻微抑制癌细胞侵入作用。 ★饲料中含0.5%-1.0%的含羞草碱即可使大鼠或小鼠生长停滞、脱发、白内障。 ★含羞草碱之植物,马、驴等动物食之可致脱毛。含羞草碱可看作一种毒性氮基酸,结构与酪氨酸相似,其毒性作用乃由于抑制了利用酪氨酸的酶系统,或代替了某些重要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的地位所致。人食入含有此碱之植物,可致头发突然脱落。银合欢(Leucaena glauca)的种子中即含此碱,早年称为Leucenol。它能轻度抑制碱性磷酸酶,对含金属的酶系统抑制不显著。其低铁复合物毒性远较为小。酪氨酸大量可拮抗含羞草碱对大鼠生长的抑制作用。
|
参考文献 |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