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咏文(中)与支部委员讨论工作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7/350604.shtm
■中国科学报记者 黄辛
6月30日,在中科院纪念建党95周年表彰大会上,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蒋咏文作为“两优一先”代表作了先进事迹汇报交流。
43岁的蒋咏文说话亲切和蔼,仿佛邻家的大姐。身为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她以不懈追求科学的精神、坚定的信仰和亲切的作风被大家称为“大师姐”。
让群众学有榜样
5年前,蒋咏文当选为支部书记时,她感到激动却又惴惴不安。“我为党组织和党员同志给予的信任而激动,同时也为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而感到不安,毕竟,我就是一位工作在科研一线的普通党员,没有任何党务工作经验。”
蒋咏文没有辜负这份信任,通过围绕服务科研和人才成长开展特色活动,提升了创新效能。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生命有机党支部把服务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首要工作目标。“我作为科研一线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就是要努力营造勇攀高峰的科研氛围和顺畅有效的科研环境,使党组织成为科研工作的助推器。”
网络时代传播主体多元、社会价值观多元,对基层党建提出新要求。如何让网络成为组织建设的“新堡垒”,改变旧有的党员组织生活形式成为问题,生命有机党支部对此进行了创新探索。蒋咏文带领支委一班人率先在全所创办了第一份支部电子学习期刊——《支部生活》,打造出一个党员理论学习、研究室学术交流、安全实验、党员群众密切联系的新平台。
同时,支部采用多种方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例如,生命有机支部协同实验室每年举行学术年会,面对面交流各科研课题最新进展。《支部生活》学术园地专栏,介绍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分享实验室各课题成果,开拓科研人员创新思路。
蒋咏文作为长期工作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比任何人都明白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为此,她积极提倡党员带头,争当安全员,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根据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特性,在《支部生活》中增加了实验室安全经验、安全知识小栏目,编排文艺节目进行安全警示。今年6月,支部还以“学安全知识,重团队精神”为主题进行了拓展活动。这些形式活泼的活动让安全教育不再枯燥,更贴近党员群众的日常科研工作,有效地提升了科研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意识。
贴近青年成长需求
身为“大师姐”,蒋咏文以身作则。虽然支部工作繁杂,但她从没有离开过科研一线,反而更加刻苦钻研。她在马大为研究员的课题组中主要从事有机反应方法学的研究,她的科研工作不仅着力于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等基础研究,更结合课题组已有基础,将科研成果推向在合成杂环、药物分子中的实际应用。在抑郁症治疗药物帕罗西汀合成工艺研究中,蒋咏文通过反复多次试验,找到合适的试剂将关键中间体醛成盐纯化,纯度可达98%以上,很好地解决了将该路线推向工业生产的关键问题。
生命有机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占了科研人员的一半以上,而在党支部中,35岁以下的党员占到90%以上,学生党员的比例高达60%。如何发挥党支部促进人才成长的作用?蒋咏文认为,“要贴近青年成长需求,搭建平台,参与、关怀、实践、引导是关键” 。
为此,她邀请该支部老党员、中科院院士袁承业上党课,让年轻人感受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严格、严肃、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同时,在《支部生活》人物栏目中介绍优秀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先进事迹,激励年轻人在科研工作中奋发向上。
该支部策划了系列党员论坛,邀请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畅谈科研体会;邀请已毕业的学长就青年学生和职工关心的问题进行座谈。通过青年课题组长和优秀学长的言传身教,引导青年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念,争创佳绩。
成为可信赖的“大师姐”
蒋咏文认为,参与是最好的沟通,关怀是最好的帮助,实践是最好的锻炼。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实验;支持帮助他们组织各种创意活动;与遇到问题、迷惘的党员同志谈心,蒋咏文很快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渐渐地,实验室的“90后”都亲切地叫她“大师姐”。蒋咏文说:“这个称呼比叫我老师更让我高兴,说明大家真正把我当成可信赖的人。”
2012年国庆期间,一名年轻党员遭遇严重车祸,蒋咏文经常去医院看望,为她炖鱼汤、做蛋糕,还和支委成员一起给她在医院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出院后,又陪她外出参观舒缓心情。由于受伤较严重,她担心不能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蒋咏文和她多次谈心,与她所在课题组共同建议她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先展开文献调研,为今后的科研工作作准备。在大家的关心下,这名年轻党员逐渐调整好心态,一年后就重返工作岗位,并在2014年上海市科技系统青年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为了鼓励年轻人用所学专长服务社会,支部率先给上海市零陵中学的同学带来了原创的“魅力有机化学”科普拓展课程。从课程设计、人员组织到课堂教学,蒋咏文都全程跟踪。指导研究生结合各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将实验展示和理论探索相结合,推出了神奇的糖化学、我们身边的天然有机化学等12次特色鲜明的主题课程。几年来,该实验室已经有超过百名青年科技人员走上这个科普拓展课的讲台。化学在听课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已从“试卷+分数”变成“亲切而神秘的朋友”。支部还组织了向四川、云南等贫困山区募捐助学活动,积极参加社区学雷锋、交通安全等各类志愿行动,强化党员社会责任。
目前,该支部多名学生党员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从支部走出去的4名科研人员已经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开展独立科研工作。支部开展的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得到了研究室课题组长、党员同志及群众们的欢迎与好评,先后荣获上海有机所、沪区党委、上海市科技党委“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搭建青年党员成长平台”主题活动获上海分院系统党支部建设特色案例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