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于2015年5月16日举办了第四届“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主题科普活动,来自零陵中学、西南模范中学、建襄小学、盛大花园小学、向阳小学、徐汇实验小学等上海地区中小学的同学及家长共600余人参加了本次开放日活动。我室也安排了丰富精彩的科普小实验。
王任小课题组展示的是“神奇的分子模拟”。志愿者在一台计算机上面展示了一系列的趣味科普视频,首页展示的是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三位从事分子模拟研究的科学家这个新闻,说明虚拟的计算手段也能和实验手段一样得到认可。其他的视频素材则分别介绍了分子模拟手段在研究疾病机理、新型药物设计和筛选中的应用。另一台计算机上面,则使用专业软件直观地展示了一个蛋白质靶标与药物分子的三维晶体结构,参观者戴上红蓝立体眼镜,则能看到逼真的蛋白质三维结构,以及药物分子与之相互作用的细节。由此学生们和家长对分子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基本概念。
刘文课题组的“液氮冰淇淋”是我室的经典科普项目。经过改良,做出来的冰淇淋口感更加细腻顺滑清凉爽口。不同水果的加入增加了冰淇淋的不同味觉效果,深得小朋友喜爱,成为最受欢迎的展台。而在“振荡实验”中,淀粉溶液里, 过氧化氢在Mn2+催化下分别跟碘酸钾、单质碘发生振荡反应,使溶液的颜色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无色→琥珀色→蓝色→无色” ),直至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混合溶液的颜色才不会再变化,始终保持深蓝色。此实验集科普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受到家长和小朋友的一致喜爱。
唐功利课题组准备了三个动手实验和一个展示实验:移液器的使用、指纹显色实验和机密文件的传递。我们配置了各种溶液,呈现出七彩的样子,让同学们选取喜爱的颜色,练习使用移液器,或者按下自己带的手纹,或者用淀粉溶液写字和作画,利用化学物质相遇变色的原理来完成实验。这些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许多家长也参与互动,小朋友在动手实验中增长知识。在放线菌平板展示试验中,我们延续以往的宗旨,介绍和展示实验室的研究对象——放线菌,让小朋友们认识放线菌的形态、特点,并讲解我们从放线菌中如何获取药物,增长了知识。
陈以昀课题组做了化学灯塔和蜡像和彩色蜡烛的制作的实验。趣味实验展示开始之际就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参观。化学灯塔通过将三种溶液依次混合,随后倒入试管中,数十秒后,试管内就周期性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不禁让人感觉到化学的有趣和奇妙。蜡像和彩色蜡烛的制作则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来自己动手操作。可爱的小熊和小黄鸭蜡像很受大家的喜爱,许多小朋友也依照自己的喜好而制作出了不同颜色搭配的彩色蜡烛。
俞飚课题组展示的是“淀粉-碘”实验。淀粉是细胞中碳水化合物最普遍的储藏形式,它不仅在烹调、调味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而且营养价位也很丰富。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加蒸馏水将其溶解后,再滴入碘酒,惊奇地发现溶液的颜色由透明变蓝了;加热后溶液的蓝色慢慢变淡,然后消失;再将其浸入冷水,蓝色又重新出现了。我们告诉小朋友们这个蓝色褪去和重新出现的过程是可以不断重复的,小朋友对该实验纷纷表示十分神奇。
周佳海课题组展示了“多彩牛奶”和“滴水成冰”两个实验。将色素加入牛奶中,滴入洗衣液后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使得色素在牛奶中自己作画;利用饱和醋酸钠析出的原理展示了滴水成冰的神奇现象。绚丽的颜色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亲自动手,他们从有趣的实验现象中学到了化学知识。
马大为课题组展示了合成“香茅醛”和“香茅醇”的实验。利用简单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浓郁的甜玫瑰花的味道的物质,吸引了同学们来小试身手。
李昂课题组做了“神奇的蓝瓶子”实验。亚甲基蓝是一种溶于水的暗绿色晶体,在碱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我们事先将配置好的葡萄糖氢氧化钠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亚甲基蓝,此时溶液为无色透明。振荡溶液时,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该实验原理简单明了,便于理解,使小朋友们轻松掌握了氧化还原的基本原理;实验试剂简单易得,葡萄糖与氧气贴近生活,将奇妙的化学融入现实生活中,激发了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探寻化学奥秘的兴趣。最后我们还将实验溶液分装于玻璃瓶中,赠送给前来参观学习的小朋友们,大家收到后都十分的高兴!
潘李锋课题组做了“GFP蛋白结构展示”的实验。首先在墙报上向小朋友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糖(葡萄糖)、维生素(维生素B2)、酒精(乙醇)、VB2合成酶(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从简单到复杂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然后,在电脑上利用软件展示以上物质的三维结构,并让小朋友自己来操作软件观察GFP蛋白的三维结构。该展示吸引了小朋友和家长的关注,比较受欢迎。
生命党支部参与了本次科普活动。生命室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生机盎然的小盆栽。整个展示过程中,现场气氛热闹而欢快,简单的科普实验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科学的奇妙,并体验了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