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单氟烯烃在药物化学中得到了广泛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单氟烯烃骨架在电荷分布与偶极距性质上与酰胺结构非常相近, 具有以下两个优点:(1)单氟烯烃不会像酰胺键那样容易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断裂;(2)单氟烯烃结构单元刚性大,不会像酰胺那样容易发生构象变化。因此单氟烯烃结构单元作为仿酰胺结构,常被用于仿肽类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中。
单氟烯烃的顺反异构体,就像很多其它有机分子的立体异构体一样,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因此在很多有关生物医学的研究中,需要将成对异构体分离后分别进行活性测试。但是,单氟烯烃的顺反异构体往往极性相似,即使利用包括液相色谱在内的很多色谱法也难以将其分开。鉴于目前仍然缺少一种高效制备单氟烯烃顺反异构体的方法,我们发展了一种液相-液相萃取高效分离单氟烯烃顺反异构体的方法(图1) (J. Am. Chem. Soc. 2015, 137, 5199)。基于一个广为熟知的人名反应——Julia-Kocienski成烯反应,利用其含氟亚磺酸盐中间体在分解成烯过程中的动力学拆分,控制分解时体系的酸碱度,使易溶于水相的一对含氟亚磺酸盐非对映异构体分别先后成烯,并先后萃取到有机相中,从而借助亚磺酸盐这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可脱除标记,实现了对单氟烯烃顺反异构体的“无痕”化学分离。利用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对一些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单氟烯烃的制备分离。
图1. 液液萃取法分离单氟烯烃顺反异构体
这是继我们小组首次观察到Julia-Kocienski成烯反应中亚磺酸盐这一重要中间体(Org. Lett. 2010, 12, 1444)并将其用于一卤二氟甲基化合物合成(J. Am. Chem. Soc. 2012, 134, 5790)以来,再次利用亚磺酸盐中间体开发出的新合成方法。该工作近期在JACS发表后,又被该期刊选作突出亮点进行了专门介绍 (Krane, S. J. Am. Chem. Soc. 2015, 137, 5637 )。该工作再次证明,有机氟化学研究不仅可以创造有用的含氟有机分子,也可以开发有机化学新反应、新方法,拓展有机化学研究空间。
该工作的第一完成人是本小组2012年毕业的赵延川博士,他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MIT) T. Swager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