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册
  袁承业(1924年9月12日—2018年1月9日),浙江上虞人,中共党员,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袁承业,1924年9月12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小越镇。1944至1948年就读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前身),1948至1951年在上海人民制药一厂任技术员。1951年7月作为建国后首批公派留学生赴莫斯科全苏药物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55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苏联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任化学工业部医药工业管理局副总工程师。1956年9月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袁承业调入上海有机所从事与氨基酸及多肽合成相关的药物化学研究, 1959年中国科学院受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委托,下达给上海有机所研制核燃料萃取剂的任务。研究所领导把这项艰巨又光荣的使命交到袁承业手上。“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责任”,袁承业强烈的政治信念使他很快打破了自己对再次改行的疑虑,全身心地投入到组建并领导核燃料萃取组的工作中去。
  在所领导的支持下,袁承业组织了陆熙炎、徐元耀、叶伟贞、施莉兰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骨干队伍全面开展工作。陆熙炎负责的酸性磷萃取剂组改进了传统的五氧化二磷醇解法,将英国剑桥大学Todd在核酸合成中磷酰化反应用到P-204的合成中来,很顺利地得到组分单一、高纯度的P-204萃取剂。徐元耀负责的胺类萃取剂组采用混合脂肪酸为原料,经氨解、脱水、胺化等反应,研制出叔胺类萃取剂N-235,并对此混合物进行组成分析,走出一条自己的合成路子。这两种萃取剂先后在上海有机所实验厂中试后,分别组织生产,在我国核燃料生产中都发挥了作用。在中性磷萃取剂方面,袁承业在叶伟贞的协助下,应用复合物醇解法制备了新的中性磷萃取剂P-311和P-350.特别是P-350,它的铀/钍分离系数为常用TBP的数百倍,并对镧系元素也有很高的选择性。1988年,袁承业获得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事业”荣誉奖章和证书。
  20世纪70年代初,袁承业在完成国防科研任务后,为寻找国防科研成果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组织六位科研骨干下厂下矿,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国家建设对萃取剂的需求情况,确定了以稀土、镍钴铜及贵金属的分离与生产为课题开展民用萃取剂研究。袁承业领导课题组进行P-507合成的过程化学研究,解决了生产的关键问题,顺利地实现了工业生产。1979年合成方法又做进一步改进,并取得成功。具有工艺简便、生产稳定、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缩短、设备利用率提高等优势,产品的质量和萃取性能都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20世纪80年代已在数家化工厂生产,形成年产上百吨的工业规模,先后被二十多个单位用于稀土和镍钴的分离,尤其在我国稀土生产基地包头,应用P-507盐酸体系连续萃取分离轻稀土工艺取得成功,在我国稀土冶炼工业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使我国由稀土资源大国转变为高纯、单一稀土出口大国起了关键的作用。
  袁承业等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酰胺型萃取剂N-503,成功地应用于铌钽的萃取分离。在废水脱酚中,特别是作为石油化工分离苯酚的有效技术发挥出独特的威力。该工艺于1977年起在全国近百家焦化煤气系统、以酚类化合物为原料的染料、农药、医药、香料等工厂应用,消除了大量酚害,保护了天然水源,回收的酚还能循环利用,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袁承业等研制的P-350萃取剂,除了在核燃料分离中发挥作用外,由于该萃取剂具有的萃取能力强、饱和容量大、选择性好、化学和辐照稳定性高等特点,它的铀与针的分离效果较常用TBP高几个数量级。特别在制备高纯镧、镨、钕氧化物方面效果显著。袁承业和他领导的团队,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通过几百个化合物的合成及萃取实验,找到了一系列性能良好、品种齐全的萃取剂,其中11个品种实现了工业生产。上海有机所也成为我国萃取剂的研究基地。
  袁承业在开展萃取剂研制和应用过程中,重视萃取剂化学的基础研究,他提出反应基团活性、空间位阻和溶解度参数是决定萃取剂性能的三大主要结构因素,并分别研究三个结构因素在萃取反应中的贡献,从而建立了萃取剂结构-性能的定量关系,为萃取剂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之后,袁承业又率先将量子化学、分子力学、模式识别、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处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萃取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从而把萃取剂化学提高到一个新的研究水平。他与徐光宪等合著的《稀土的溶剂萃取》一书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袁承业在磷型萃取剂研究中,很重视磷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在有机磷化合物合成、结构与反应性能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上海有机所的发展规划,袁承业和他的学生又继续在具有生物活性有机磷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与反应性能方面开展基础性及应用基础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已完成及在研的基金课题十几项,其中“含磷的碳环及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及“农药创新研究”等基金重点项目,均通过验收,获优秀评价。袁承业开展具有生物活性有机磷化合物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均有较大的影响。
  袁承业曾任中国稀土学会、中国化学会、国际主族元素委员会理事以及《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杂原子化学》、《磷、硫、硅及相关元素》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