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龙(1898-1979)
  我们不应目光短浅,忽视暂时应用价值不显著的学术性研究。
有机化学家
  黄鸣龙(1898~1979),江苏扬州人。有机化学家,中国甾族激素药物工业的奠基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有机药物化学)博士学位。在有机化学领域辛勤耕耘半个世纪。关于变质山道年相对构型成圈互变的发行,是近代有机化合物立体化学中的经典工作;改良的Kishner-Wolff还原法,简称“黄鸣龙还原法”,是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重要的有机反应的首例,已写入多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并于2002年入选《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创刊125周年被引用最多的125篇论文之一。对中国甾族激素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领导并实现了七步合成可的松及新法合成地塞米松。“醋酸可的松的七步合成法”获1966年国家发明奖,“甾体激素的合成和甾体反应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名誉主任;国际有机化学刊物《四面体》(Tetrahedron)荣誉顾问编辑,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纪念册
黄鸣龙院士周年纪念册
黄鸣龙(1898~1979),江苏扬州人。有机化学家,中国甾族激素药物工业的奠基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有机药物化学)博士学位。在有机化学领域辛勤耕耘半个世纪。关于变质山道年相对构型成圈互变的发行,是近代有机化合物立体化学中的经典工作;改良的Kishner-Wolff还原法,简称“黄鸣龙还原法”,是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重要的有机反应的首例,已写入多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