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云(1929-2023)
  产量大并非实力强,出口多其实是输出战略资源,而不是高附加值的氟产品。
有机化学家
  有机化学家。1929年1月25日生于湖南沅江,籍贯湖南湘乡。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有机氟化学研究。首次合成六氟双酚A,获苏联专利。参加并领导了我国首创抑铬雾剂F-53、含氟单体以及氟利昂代用品的研制和生产。合成多种全氟磺酸及其衍生物,阐明了全氟型磺酸酯的硫-氧键断裂特性。通过RFSO3C6H5将Heck反应扩展至芳基sp3碳,使酚类烷基化脱羟成为普遍方法。发现13个二氟卡宾前体,其中5个可作为三氟甲基化试剂。系统研究全氟碘代烷在多种金属、亲核试剂或紫外光引发下的单电子转移反应,成功地将全氟烷基引入有机分子,为含氟材料和有机氟化学作出了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纪念册
陈庆云传
  陈庆云(1929-2023),湖南沅江人,中共党员,有机氟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我国有机氟化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员。   陈庆云,1929年1月25日生于湖南沅江。194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1952 年,陈庆云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现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对光学玻璃在制造过程中的成分进行分析,同时还试制标准电池。   1955 年7 月,他到沈阳参加留苏入学考试并获得留苏资格。在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一年俄语之后,陈庆云在1956年进入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克鲁扬兹院士,开展六氟丙酮反应的研究。首次合成极为有用的单体六氟双酚A,获苏联专利。1960年获副博士学位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氟橡胶组工作。陈庆云将研究重点放在氟橡胶成分之一——六氟丙烯单体的研制上,其目的是用聚四氟乙烯高温裂解的新方法代替原有的丁酸电解氟化——裂解脱羧的方法。这一合成路线的成功,为以后六氟丙烯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依据。